首页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88章 五言长城刘长卿

我的书架

第488章 五言长城刘长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中华文明,一片烂漫星空。

唐诗,九天之上最为夺目的一带星河。

那些闪耀千古的诗人化作繁星,长明炽盛如太白北斗,华光万丈以彪炳青史。

他们极致闪耀又各放异彩,留下长长的拖尾供后人咨嗟。

千百年来,点点星光,照亮文明的来路和去途。

大唐诗人,划出了烂漫的星空轨迹。

刘长卿的一生很不幸,由于强势的性格,多次得罪权贵。

两度被贬到外地,第一次是被贬到睦州,后又被贬到随州。

以至于造成了其人生的悲剧,一辈子活得很不如意,郁郁寡欢。

但是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却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特别是五言绝句出神入化,为此有五言长城的美誉。

“刘长卿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刘庆约官位不低。”

“刘长卿本是宣城人,大概因为祖辈父辈为官迁徙。”

“刘氏一族定居于洛阳,刘长卿年轻时曾在嵩山读过书。”

“对于刘长卿这种生长于官宦世家的人而言,功名是他们志向的应有之义。”

“而读书是他们的当然之务,所以吟诗作赋便是刘长卿的家常便饭了。”

“和其他士子一样,刘长卿参加了科举考试,而且荣登进士第。”

“只是他的运气不太好,似乎尚未揭榜,安史之乱就开始了。”

“天下动荡,唐玄宗奔逃西南,在逃亡途中,他将一个烂摊子甩给了儿子李亨。”

“唐肃宗即位后,一边组织平叛,一边恢复生产,一些往日获得功名者慢慢得到擢用。”

“刘长卿终于接到人生中的第一份任命书,前往苏州长洲当县尉。”

“但没过多久,就被诬陷入狱,好在遇到大赦,得脱樊笼。”

“未几,被重新启用,代理海盐令。”

““但好日子没过几天,又被贬为潘州南巴尉。”

“不仅职位降低,地方也远在岭南瘴疠之地。”

“荒蛮的岭南倒也没能留住刘长卿多长时间,很快就又重回江南,过了几年相对安稳的日子。”

“而且官运也很是不错,先后做过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运使判官。”

“但因为个性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

“吴仲孺胸怀狭隘,却是刘长卿的直接领导。”

“掌握着他的去就升贬,得罪他哪能有好果子吃。”

“果不其然,刘长卿被吴仲孺诬陷有贪赃行为。”

“因而再次被贬谪为睦州司马,他命中注定要跟江浙发生某种联系。”

“虽然在这人间天堂做的官儿不大,但相对来说却是好去处。”

“因为才高,总是会被人妒忌,遭人诟病。”

“但才高也有好处,就是偶尔也会遇到识货的人,赏识的人,相助的人。”

苏轼:一个倒楣的诗人,写了一首最孤寒的诗,火了千年。

年轻时,刘长卿曾在嵩山隐居苦读,天宝年间进士及第。

但是他比较倒霉,还没等到放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因此开始四处避难,然而他的霉运还远远没有结束。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刘长卿被封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

可是县太爷的位子没坐几天,就被人诬陷而入狱,幸亏遇到了大赦才得以释放。

接下来,刘长卿又被贬为潘州南巴当县尉。

但还没有到任,就又被调回苏州,后任转运使判官。

刘长卿这个人太耿直,不懂圆滑世故,刚升官不久,就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

于是又被诬陷贪赃,贬为睦州司马,这是真够倒霉的。

天命之年以后,刘长卿任随州刺史,总算升官了。

可好景不长,上任没几年,之后没多久就卒了。

回望刘长卿这一生,可以说就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

幸亏他的诗写得极好,笔下有许多经典。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就是作于他贬官之后,赴任的路上。

当时正是深冬,天气极寒,诗人赶夜路至芙蓉山,想找个地方借宿,就写下了这首诗。

起始两句,诗人就构架出了寒夜黄昏、山村孤落的浓厚氛围。

虽然有点凉飕飕的感觉,但画面感十足。

苍山远说明旅途艰难,贬谪之路就更加悲戚。

末尾两句,诗人构架得很巧妙,从静止的画面转为动态。

首先是狗开始吠叫,响彻夜空和孤山,紧接着房屋的主人就冒着风雪回来了。

纵观整首诗,虽短却精,不然也不会成为千古经典,一直火到现在。

“刘长卿很幸运,也遇到了这种人,替他开脱罪名,举荐当局。”

“最后刘长卿又升任随州刺史,但也官终于此,因而被世人称为刘随州。”

“纵观刘长卿一生,两次遭贬,一次入狱,可谓命途多舛。”

“这当然有才高遭人妒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刚而犯上。”

“刚也就罢了,还要冒犯上级,遭遇挫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想来他的那个领导吴仲孺,他不仅打心眼里瞧不上,还可能有言行上的冲撞。”

“本来像他这样自恃才高的人,在官场中就不受欢迎。”

“何况还性格激烈,刚强好胜,一定要将鄙夷和不满写在脸上,表现在言行上。”

“刘长卿最擅五言近体诗,把自己的诗自誉为五言长城,充分说明了刘长卿的高度自许。”

“有人把钱起跟刘长卿并称为钱刘,一方面因为两人都是中唐诗坛的佼佼者,另一方面或是因为两人都自视甚高。”

“刘长卿每次写完诗,落款只写名长卿,从不加上姓。”

“因为他觉得天下人都应该认识他,无须写上全名,多此一举。”

“刘长卿的自负可能远不止是在自己的诗作方面,在政治才能方面他恐怕也是很自高的。”

“他的有关资料并未显示他有多么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他的诗作无法隐瞒,这从他一直以汉之贾谊自况可以看出。”

“贾谊是汉初才华横溢的政治家,但一直未能得到施展,最后郁郁而终。”

“刘长卿在诗中屡次提及贾谊,最著名的一首是《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该诗应是诗人首次遭贬岭南经过长沙时所作,其时诗人心中悲愤落寞。”

欧阳修:刘长卿与女婿一唱一和,彼此各写下一首赠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

人生的不幸,使得刘长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那一时期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一些亲人也离他而去,为此尝尽了人间冷暖。

而那种悲苦离群索居的生活,也让他的诗歌更具有感染力,以这首比较小众的《酬李穆见寄》来说。

全诗情真意切,用一种极为平淡的口吻娓娓道来,但是读后却又是让人感动不已。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当时李穆写了一首《寄妻父刘长卿》一诗,寄给刘长卿以此来表达对于岳父的关心。
作为被贬之人,刘长卿在读了李穆的诗后很感动,后来还专门乘舟前往刘长卿所居住的地方。

两个人相见后彼此感慨万千,诉说着离别之苦。

所以在分别之即,刘长卿又回赠了一首,便是这首《酬李穆见寄》。

李穆也是颇有才情,在《寄妻父刘长卿》一诗中,同样是情真意切。

作为女婿,李穆经常写信写诗,以此来表达对于岳父的关心。

刘长卿是被贬之人,很多人都避之不见。

唯有李穆在默默地关心对方,这也足以说明两人有着深厚的情感。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通篇行云流水,并且写得很巧妙,情景交融。

第一句先是写景,以此来突出周围的环境,还有秀丽的风景。

然后再接着描写路途中的艰辛,还有对于岳父的关心。

这种情感上的变化,也使得这首诗更加有意境。

刘长卿读了也是非常的感动,所以在他的回赠的诗中,更是体现出了诗人最温馨的一面。

刘长卿在第一句中便是开门见山,从而让这一句贴合主题。

在优美的文字背后,却又是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为此在后一句又是着重于描写周围的环境,以此来衬托出路上的艰辛。

一路之上风尘仆仆,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以及那迢迢水路上艰难地跋涉。

最终到达了我所居住的地方,并陪伴了我几日。

要知道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毕竟没有人愿意来看望我,只有你还记得我。

并且从那么远的地方专程来看望,这怎能不让我感动。

从最后两句中不仅体现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同时也很委婉地写出了一种不幸的生活。

我是多么想将这简陋茅草屋打扫干净,来迎接你这么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

但是我的房前屋后长满了碧绿的青苔,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我的整个院落。

虽然这两句看似很寻常,可是从中最能够体现诗人的心境,还有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刘长卿与女婿的这两首唱和之作,成为了唐朝诗坛的一段佳话。

两首诗都情真意切,彼此都在表达着一种美好的祝福,还有那份深厚的情感。

当时的刘长卿生活上很不如意,没有任何的朋友。

即使是亲人也离他而去,只有女婿不远万里前去看望,给他带去了一丝温暖。

“专程来到贾谊故居,悼念与自己际遇相同的贾谊,深为同情。”

“引为同道,替其打抱不平,同时感怀自身遭遇。”

“名虽吊古,实为伤今。”

“诗中以秋草、人去、寒林、日斜等意象营造了一个黯然之境。”

“以有道、无情、寂寂、怜君等带有温度的词语,表达了一种哀切凄楚之情。”

“反复在诗中悼念抱憾者,贾谊一人而已,可知刘长卿是有多么敬佩心仪贾谊。”

“同时也因为自己数次遭到贬谪,有志难获骋,和贾谊的遭遇相似。”

“而贾谊又是杰出的青年政治家,刘长卿自比贾谊。”

“显然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也和诗文才华一样,是有充足的信心的。”

“刘长卿是否真的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不得而知,毕竟他只是做到随州刺史这类地方官,没有到更大的平台去施展检验。”

“刘长卿写得最多的还是山水诗和赠别诗,以近体诗为主,尤擅五言。”

“刘长卿的送别诗饱含深情,满是人生况味。”

“最有特色的是,他能借助曼妙的景境充分地予以表达,达到一种情景完全交融的境界。”

“在送别一些僧人朋友时,刘长卿往往能在诗中表达出很浓郁的佛心禅意。”

“也许刘长卿在屡次贬谪、走向人生暮年的时候,确实有被青袍所误的不甘。”

“但话说回来,不去为官做宰,他又能去干什么呢?”

“一事不为就终老临泉,毕竟不符合一个士子的本来意愿。”

“刘长卿一生为官,仕途有挫跌,有畅意,算不上得志,但也不算很落寞。”

“他的诗歌成就远大于他的政治作为,尤其身为中唐诗人,没落神伤的时代之气对他影响似乎并不深远。”

“倒是常在诗中表现出盛唐诗歌的气象和韵味,他对自己高看一眼,甚至自誉为五言长城。”

“如今看起来,似乎并不显得狂妄自大。”

李清照:最自负的诗人刘长卿,落款从不加姓氏。

刘长卿家居洛阳,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出生农民之家,刘长卿从小便刻苦学习。

20岁时开始参加科考,十余年间,屡战屡败。

将刘长卿一生归为悲剧,说他的诗中充满愁思。

但不同时期的愁苦又不同,第一层便是多年困于考场的科举不第之愁。

32岁时,刘长卿终于中进士了。

所谓十年磨一剑,可期望在官场大干一场的刘长卿,刚一仰头,就与历史的巨轮撞个满怀。

刘长卿的第二层愁思,便是时局动荡中的官途坎坷之怨。

天宝年间,安禄山攻破长安,刚中进士的刘长卿遇乱避江南。

在江南,刘长卿先担任长洲县尉,又为海盐县令。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还未烧起来,就被手下人举报,被诬以贪污钱粮锒铛入狱。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肃宗收复两京,大赦天下。

刘长卿赦免出狱,被贬至广东蛮荒之地,政治生命几乎可说是宣告结束。

监牢的悲哀,被贬的酸楚,刘长卿只能以作诗抒发愁闷。

彼时的他是复杂的,一边感叹时运不济,一边又渴望再被任用一展抱负。

在去广东途中,刘长卿遇到了从夜郎折返的李白,短暂的相逢为刘长卿带来一丝慰藉。

广东两年后,刘长卿遇赦北归,被朝廷安排在浙西任上。

五年后任满,被调回京,之后入淮南幕府,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大历九年,年近半百的刘长卿因为得罪郭子仪的女婿吴仲孺。

再次被人诬告贪污,涉贪金额二十万贯,金额巨大,依律当斩。

幸好朝廷派去的监察御史苗伾救了他,最终被判罚去睦州任司马。

司马,从来便是闲职,此时刘长卿对官场的起伏已然看淡。

可刘长卿显然并不甘心,两段冤情,足足十六年,占据一半仕宦生涯。

刘长卿的第三层愁,便是逐臣无用之苦。

56岁的刘长卿时来运转,出任随州刺史,四品官员,掌权一方。

可偏偏没过几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

随州被叛臣李希烈攻占,刘长卿逃到江东避难,在淮南节度使杜亚的幕府中打杂。

此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待在扬州,直至病故。

漂泊半生,蒙冤十余年,却依然没有个善终,刘长卿的第四层愁则是碌碌无为之痛。

晚年的刘长卿回首一生,诗歌中自然带上了一种萧疏、冷落、忧伤的情调。

他收起了锋芒,在山水之中忘却人间苦患,不断创作出大量的山水之作。

灰暗冷漠的色调,清空幽寂的气质,轻淡虚净的性态,是刘长卿笔下的显著风貌。

回过头来,再看刘长卿的诗,半生零落漂泊为仕途所累。

或许,埋藏在刘长卿心中最深处的执着,来自于对故土的怀念。(本章完)
sitemap